【我在中南这五年】刘艳平:以赤子之心铸就优良量子器件
【我在中南这五年】刘艳平:以赤子之心铸就优良量子器件
“必须依靠新技术、新原理和新工艺来研发芯片,而目前自旋器件有望突破这个难题。如果成功,用自旋晶体管取代目前基于电荷运行的CMOS晶体管,将突破摩尔定律的时效性,有效地解决国家芯片最核心的能效问题!”在湖湘力量·海归精英2018年湖南十大杰出青年海归人物评选会上,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艳平的铿锵誓言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刘艳平(左一) 荣获2018年湖南十大杰出青年海归人物(第一名)
l成长之路:“年轻有为”背后的“奋发图强”
从革命茶陵老区走出来的他,180的大高个子,朴实而风趣。奋斗与执著,是他科学之路上的人生信条。刘艳平是个极具正能量的励志人物,他的成长经历堪称一部青年奋斗史。刘艳平从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士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哲学博士,再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再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年轻有为的刘教授在科研领域屡创辉煌。而在海外9年学成归国后,刘艳平坚定地选择了回国发展,作为特聘教授入职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同时也是湖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先后入选了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湖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和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刘艳平(左二) 指导课题组学生开展实验(左三为课题组第一个本科生张丝雨同学)
谈到回归祖国落地长沙选择中南大学的原因时,刘艳平表示,一方面,他作为湖南株洲人,对湖南有着浓厚的情结,而长沙是一个生活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各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有助于他安心投身于科研。另一方面,中南大学对科研人才极为重视,相关政策好,研究经费高,发展空间大,尤其是中南大学学术氛围融洽,科研平台齐全,学生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更大发挥。一路走来,刘艳平深耕不辍,通过努力奋斗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知行合一,凝聚中南精神,争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南人。
l缘起中南:“从0到1”的努力创造
刘艳平是2017年3月20日入职中南大学这个大家庭的,在学校120万特聘教授科研启动经费下,刘艳平筹建了中南大学“低微量子器件实验室”。历经五年的奋斗,课题组目前搭建了集成样品制备-器件加工-性能测试的多功能平台,总设备费高达600多万。如此高端平台的成功搭建得益于学校对青年人才扶持的政策,如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负责的创新驱动计划,人事处和科研部扶持人才的政策等。当年引进他的领导何军副校长说:当初入职中南大学的时候,他没有一个人才帽子,短短的5年之内,在学校人才政策的扶持下,刘艳平建立起了中南大学一流的科研平台,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学术成就和创造性成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贡献显著。
刘艳平(左一) 陪同田校长等领导一行参观课题组实验室
除了硬件层面的实验室环境与科研平台建设,刘教授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刘教授为研究生们营造起了良好的讨论环境,在实验室里的各处小白板上,总能看到同学们激烈交流讨论过程中留下的丰富痕迹。刘教授对待科研从不马虎一分,他也将这种态度带给学生们。在每周的组会上,刘教授会严格地指出同学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同学们说得模糊不清或是想含混过关的研究过程。而当同学们完成组会报告,刘教授也会耐心地给同学们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和建议。在刘艳平心中,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学生早日超越他。他常常对学生说:唯有学生胜教师者,教师之精神才能延续。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刘教授也提出了三点建议:要有家国情怀,不负韶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掌握核心竞争力。要终身学习,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刘艳平(左二) 给课题组国际留学生Syed Jamal Shah庆祝生日
在刘教授的课题组,不仅有研究生和博士后,还有本科生和高中生。刘老师也非常重视对来到课题组学习的本科生、高中生进行科研方法上的指导,经常坐下来与他们交流、讨论。课题组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Nano-Micro Letters(IF:20.257)、Nano Research (IF:10.269)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刘教授也担任了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的导师,长期引领着来自不同高中的学生们走进神秘的科研世界。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2018级英才计划学员王子瑞,成为了湖南省唯一一位受邀参与全国中学生物理论坛的英才学员。他说:“刘教授对科研的热情与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让我幸运地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树立了科学志向”。
刘艳平(左一) 带领课题组学生登顶武功山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课题组每年暑假的传统活动)
在刘艳平看来一个好的课题组环境,导师应该是一位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协调者,能够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所以对于学生,他不仅在学业上倾囊相授,也在生活上给予谆谆教诲。课下更是会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在乒乓球台前灵活拼杀。更会和学生们一起聚餐、唱歌、爬山,尽情地排解科研上的压力。
刘艳平(左一) 带领课题组学生参加家庭聚餐-KTV活动
此外,为了加强各学科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中南大学更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刘艳平联合其他学院的老师举办了中南大学首届青年学者学术沙龙。50多位学者就自己的科研方向、设备、成果以及期望合作内容等与其余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学术氛围十分浓厚,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增加学校对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碰撞了科研思想的火花。
刘艳平(右一) 策划组织首届中南大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
l 选择契机:力争拓开“卡脖子”的手
大国之间的竞争, 科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科学研究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 不断创新。具有21年党龄的刘艳平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低微量子器件团队”:我们在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原理和新工艺来研发芯片,而目前自旋器件有望突破这个难题。刘艳平透露,我们的团队成员正在攻坚自旋晶体管电压调控的核心技术。如果成功,用自旋晶体管取代目前基于电荷运行的CMOS晶体管,将突破摩尔定律的时效性,有效地解决国家芯片最核心的能效问题。同时,科技的进步是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的,他透露,目前与湘雅医学院开展交叉合作,正推广将课题组的基础研究应用到生物医学成像和微流控芯片免疫分析中。
未来,刘艳平期待能够将课题组基于基础物理效应制备的一系列原型量子器件实现产业化,让课题组中的“技术”真正地走向社会,形成真正能服务于人民生活的“产品”。让我们期待,由刘艳平带领的中南大学“低微量子器件实验室”会产出更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成果!
长沙晚报报道(掌上长沙):海外求学九载,刘艳平在科研路上与长沙“双向奔赴”https://www.icswb.com/h/100104/20230502/812416_m.html